類型:一戰題材大型多人FPS
內容:DICE開發的《戰地1》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,通過32v32大規模戰場、動態天氣系統和破壞機制,打造了史詩級的戰爭體驗。單人戰役采用多章節敘事,聚焦不同戰場的小人物故事,如黑人士兵團的悲劇序章或坦克駕駛員的成長歷程。多人模式中,騎兵沖鋒、雙翼飛機空戰與笨重但強力的坦克成為亮點,但自動武器泛濫的設計被批評偏離歷史真實性。
媒體評測:
IGN稱贊其“一戰題材與FPS的完美結合”,單人劇情含蓄而深刻,多人模式保持了系列經典的混亂與策略平衡。
玩家點評:多人模式爽快但“人均沖鋒槍”的設定讓塹壕戰特色減弱,載具統治力過強。
2.《武裝突襲3》(ARMA 3)
類型:硬核軍事模擬沙盒
內容:波西米亞互動開發的這款游戲以超高擬真度著稱,涵蓋海陸空載具操作、戰術協同及自定義任務編輯。玩家可體驗從特種滲透到裝甲集群作戰的多樣化軍事行動,MOD社區進一步擴展了冷戰、越戰等題材內容。
媒體評測:
PC Gamer肯定其“無與倫比的戰場沉浸感”,但指出優化問題和DLC付費墻影響體驗。
玩家點評:3500小時老玩家認為“新手需從合作模式起步”,軍閥模式的AI召喚與沙盒自由度高,但平民AI簡陋影響敘事潛力。
3.《戰術小隊》(Squad)
類型:50v50團隊協作戰術FPS
內容:Offworld Industries的《Squad》強調真實通訊與小隊指揮,玩家需通過語音協調占領據點或建立工事。地圖巨大,載具駕駛擬真(如直升機難操控),彈道系統還原了戰場不確定性。
媒體評測:
PC Gamer評分75分,認為其“殘酷的擬真性既是長處也是短板”,新手教程不足但團隊協作體驗獨特。
玩家點評:“百人戰場中個人英雄主義無用”,誤傷機制和隊友識別困難常引發挫敗感。
4.《人間地獄》
類型:百人二戰硬核射擊
內容:Black Matter打造的這款游戲以1:1比例還原二戰戰場,50v50對抗中資源點占領決定戰局。玩家可扮演14種兵種,指揮官需實時調整戰略,地圖基于衛星數據制作,強調后勤補給與炮兵協同。
媒體評測:
M站均分81分,NME稱其“無與倫比的二戰血腥體驗”,但優化和服務器問題被詬病。
玩家點評:中國玩家“LC蘇拉”的短視頻帶火亞服,硬核機制下“一槍斃命”的設定考驗耐心。
5.《叛亂:沙漠風暴》(Insurgency: Sandstorm)
類型:戰術向近距離戰斗FPS
內容:New World Interactive的作品平衡了擬真與娛樂性,移除血條設計,采用一擊必殺機制。新增指揮官系統可呼叫空中支援,PVE模式中AI的“側頭躲子彈”行為令人印象深刻。
媒體評測:
豆瓣玩家認為其“成功治療換彈癌”,但國服服務器稀少和BUG頻發影響體驗。
爭議點:老玩家批評其“丟失前作硬核氣質”,轉向快節奏化如CS式的炸彈安裝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