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型:Roguelike彈幕生存游戲
內容:由poncle開發的《吸血鬼幸存者》憑借極簡的像素畫風和“割草”式玩法風靡全球。玩家操控角色在自動攻擊的機制下,通過走位躲避怪物潮,同時收集經驗升級武器,最終形成毀天滅地的技能組合。游戲融合了肉鴿元素,每局30分鐘的流程充滿隨機性,解鎖新角色、武器和被動道具帶來持續新鮮感。其成功催生了“類幸存者”游戲熱潮,如《彈殼特攻隊》《黎明前20分鐘》等衍生作品。
媒體評測:
IGN稱贊其“重新定義了休閑肉鴿游戲”,認為其“高頻正反饋和低門檻設計完美契合碎片化娛樂需求”。
玩家點評:Steam玩家稱“一玩就停不下來”,但也有人指出后期內容重復,“全成就后缺乏深度”。
2.《土豆兄弟》(Brotato)
類型:Roguelike生存+自走棋元素
內容:這款獨立游戲將《吸血鬼幸存者》的割草玩法與自走棋的“升星”機制結合。玩家操控一個多臂土豆,攜帶6把武器對抗潮水般的敵人。每波戰斗后可通過商店購買裝備、升級屬性,并利用“二合一”升星系統強化武器。游戲節奏明快,單局20波戰斗的設計適合短時間游玩,而角色差異(如“狂戰士”高攻低防、“工程師”召喚炮臺)增加了策略深度。
媒體評測:
PC Gamer評價其“在幸存者Like品類中脫穎而出”,尤其贊賞“可控的節奏和豐富的Build組合”。
玩家點評:TapTap玩家稱“下班解壓神器”,但也有人吐槽“后期數值膨脹,無盡模式缺乏新意”。
3.《植物大戰僵尸》(Plants vs. Zombies)
類型:策略塔防
內容:PopCap的經典之作將塔防與資源管理結合,玩家通過種植向日葵獲取陽光,部署豌豆射手、堅果墻等植物抵御僵尸入侵。游戲包含冒險模式、迷你游戲和無盡生存,幽默的美術風格與易上手難精通的機制使其長盛不衰。國內玩家甚至開發出“雜交版”等魔改MOD,利用Bug實現“掛機無盡陣型”,展現了極高的社區創造力。
媒體評測:
游俠網稱其為“塔防游戲的教科書”,強調“策略深度與休閑樂趣的完美平衡”。
玩家點評:Steam玩家贊譽“老少皆宜”。
4.《氣球塔防6》(Bloons TD 6)
類型:傳統塔防
內容:Ninja Kiwi的這款游戲以“猴子vs氣球”為核心,玩家需在路徑上布置飛鏢猴、狙擊猴等塔防單位,阻止氣球抵達終點。每類猴子有3條升級路線,英雄單位則具備成長技能。游戲包含70多張地圖和無限模式,卡通畫風與扎爆氣球的音效帶來解壓體驗,但部分關卡存在“垃圾時間”問題。
媒體評測:
Rock Paper Shotgun稱其“塔防玩法的巔峰”,尤其推薦“多英雄與地圖交互設計”。
玩家點評:豆瓣用戶吐槽“后期重復度高”,但Epic免費領取玩家表示“肝了120小時仍樂此不疲”。
5.《殺戮尖塔》(Slay the Spire)
類型:Roguelike卡牌構筑
內容:Mega Crit的這款游戲將DBG(卡組構筑)與爬塔機制結合,玩家選擇戰士、獵手或機器人職業,通過擊敗敵人獲取新卡牌與遺物,打造專屬卡組。游戲以“易于上手,難于精通”著稱,如毒爆流、無限抽牌等套路需深度策略。其成功催生了《怪物火車》等模仿者,IGN給予9分,贊其為“卡牌Roguelike的標桿”。
媒體評測:
IGN評價“每場戰斗都是一次策略博弈”,特別提到“遺物系統帶來的質變樂趣”。
玩家點評:Steam玩家稱“熬夜爬塔是常態”,但也有人抱怨“隨機性過高,關鍵卡沉底導致挫敗”。